日期:2024-05-04
作者:[[王沪宁]]
原文地址:
是否读书笔记:
主题类别/链接:[[政治]]、[[读书笔记]]、[[美国]]、
总结
[!summary] >
内容太多了,没办法总结看完日期20240510
在许多社会中,问题往往不是出在体制上,⽽是出在价值体系的衰落上。⼀个社会没有核⼼的价值体系,便会遇到最⼤的政治协调和管理难题。这⾥⼈们往往遇到⼀个两难的困境:⼀⽅⾯社会进步要求有新的价值系统,冲破旧的价值系统的束缚;另⼀⽅⾯社会和谐和制度稳定要求保持社会价值系统的核⼼部分,否则⼀个社会的价值系统就会终结,整个社会陷于混乱和道德危机是不可避免的。
可以说,⽇本只是第⼀个向美国挑战的⺠族。在下个世纪⾥,必然会有更多的⺠族也向美国提出挑战。那时,美国⼈才会真正反省⾃⼰的政治、经济和⽂化。
原文
序
⼀个社会的发展和流变,与它的政治和管理⽅式不可分割。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政治和社会管理,便有什么样的社会发展。
本书的⽅法是⽤历史⼀社会⼀⽂化条件的框架来分析美国社会,⽽不把其中任何因素孤⽴起来考虑。
《美国反对美国》,表明了社会的基本运动。但凡只要是⼈类杜会,就不可能是铁板⼀块,就不能也不可能把⼀个社会都归于⼀个既定的概念之下。《美国反对美国》,表示了本书试图揭示美国社会中什么因素分别构成这两种相对的为量。我们⽆法⽤⼀句话来说美国是什么,要说的话,只能是:“美国反对美国”。
美国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机制,⽆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均是这个社会历史⼀社会⼀⽂化条件的产物,只有在这个环境中它们才存在,不能筒单地将它们套⽤到其他社会中去。在这⽅⾯,不同国家之间不可能筒单模仿。
很多国家就是对美国机制生搬硬套,结果陷入了长期混乱
真正的政治⺠主必须包含着被统治者有通过他们的代表来控制经济政策的权利。
如果只是表面上政治权利的平等,在经济不平等的情况下是空谈。例如印度等很多国家,有钱人可以直接花钱来买选票
⼀百五⼗年前,⻢克思和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中宣布: “随着⼤⼯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先⽣产的是它⾃身的掘墓⼈。”(《⻢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第263⻚)列宁在本世纪初早就宣布帝国主义为“垂死的”和“腐朽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说,资本主义依然在发展,并且不可低估。历史唯物主义的判断和分析,从历史发展来看,是正确的。但历史唯物主义指示的⼈类社会犮展规律,需要历史条件的成熟。在这些条件没有成熟的时候,任何主观的判断反⽽不符合历史唯物丰义的逻辑。
⼀、不均匀的⼟地
1.美国制造的疑惑
从⽇本⺠族的发展,⼈们⾄少可以得出两个结论:⼀是经济实⼒是决定⼀个⺠族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的基本⼒量;⼆是⼀个⺠族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并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实⼒。
没有钱别人看不起你,光有钱别人打劫你
不论什么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如果不是构成传统,便不可能根深蒂固地发⽣作⽤。任何⼀种好的因素要产⽣作⽤,必须有⼏代⼈的努⼒。美国⼈整天讲创新,但实际上传统势⼒极强。中国⼈也整天讲创新,结果是传统屡起屡伏。有⼈⾔,美国⼈讲创新,并不在于反对传统。美国⼈的传统和创新如同⼀物,今⽇的传统只不过是三、五⼗年前的创新。中国⼈讲创新意在反传统。然⽽,⼀、⼆千年的传统却⼜不易反掉。
2.曼哈顿和唐⼈街
经济发展只是⼀种现象,集中或者⺠主都有可能促进或者抑制经济发展,需要关⼼的是,在经济发展后社会中的哪些变化会有利于发展政治⺠主。
经济早期可以用集中来加快发展,但是后期怎么转型是个问题
3.四个C多(Car,Call,Computer,Credit)
⼀个社会怎样巩固⾃⼰的制度是重⼤问题。但从制度着⼿,难得有牢固的制度,只有把制度真正注⼊到⺠众⽣活中去,才是真正的巩固。
4.高度的商业化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的治理结构形成了⼀个双重结构:社会⾃组织系统负责各类具体事务,政治系统负责协调各个⾃组织系统。
所以,商品化可以减轻政治和⾏政系统的负担,但有⼀个重要的前提,这就是政治和⾏政系统必须管制商品化。商品化的真正本质不在于每样东⻄都成为商品,⽽在于商品处在合理的运转机制之中。
5.边远地区
如果⼈们在精神领域中拒绝现代化,那么现代化就难以侵⼊他们。这种现象在不同社会中都可看到。现代化真正的动⼒在⼈们的内⼼世界。
另⼀个值得深⻓思之的问题就是“⼼理安全感”。
任何⼀种⽣活⽅式的选择都伴随着由此⽽带来的便利和为此⽽付出的代价。
6.阿马拿移民地
7.乡⼟景观
城乡差别存在的不可避免,是任何社会须当注意的。⽣活⽔准的差异,必定会在不同的⼈⼝之间构成紧张态势。这种紧张态势出现的时机有早有晚,但现代化过程中最终总要遇到这个挑战。问题不在于乡村发展了多少,⽽在于⽭盾化解了多少,化解⽭盾的⽅法是否产⽣新的⽭盾。
8.农场的衰落
其⼀是经济问题,农场主的经济收⼊并不⾼,付出的劳动很多。
其⼆是劳动强度⾼。
其三是年轻⼀代的厌倦,由于上述问题和⼤城市的吸引,年轻⼀代向往城市⽣活。
现在年轻人抛弃农村,也是同样的原因。美国遇到的空心化问题,我们以后是否也会遇到?毕竟金融赚钱实在是比制造业容易多了。这就需要政府对金融的限制
⼆、古⽼的政治精神
1.“美国精神”
2.“五月花号”
(五月花上的人民)他们到达的是⼀块没有完整的政治秩序的⼴⼤的⼟地,所以他们可以实现他们的愿望。如果他们来到⼀块早就建⽴了完整的政治体系的地⽅,凭这⼏⼗个⼈⽆论如何化思想为⾏动,也只能接受现实。正像今天世界各地那样多的移⺠来到美国,谁也⽆法改变这⾥的制度。“五⽉花号”带来的精神之所以能⽣⻓发育,恰恰是由于这块⼟地在政治上也是荒芜的。
不过,有⼀点必须注意,这种精神只能在“五⽉花号”船上的⼈之间或与他们相同的⼈之间分享,也就是⽩⼈之间分享。在相当⻓的⼀段时间⾥,⽩⼈把印第安⼈和⿊⼈排除在⼈的⾏列之外。
任何社会想⻓治久安,都应当传播⾃⼰的价值体系,只不过传播的⽅法各有不同,⽽传播的效果在很⼤程度上就取决于⽅法。
3.政治信条
什么是美国的信条?亨廷顿认为可以归纳为:(1)⾃由;(2)平等;(3)个⼈主义;(4)⺠主;(5)法治。看上去很简单明了。⼈类的难题就在这⾥,哪怕是⼀个简单的观念,要其成为社会的主导观念,也是难乎其难的,没有⼏代⼈的努⼒不能奏效,⾃然,美国信条和美国实践并不完全吻合。
美国⼈信仰这些信条,不过从来没有⼀位思想家很好地论述过这些观念之间的关系,⼈们⼀直把它们当作⼀种理想。这些理想之间存在着冲突是显⽽易⻅的。
不同的社会阶层对这些信条有不同的解释。两党之争是其集中反映。
现在的美国党政,也是这表现?不过我觉得共和党有点像是上车关门,祖辈是偷渡到美国的,现在想关上门不让别人进来
美国⼈不断⽤这些没有确定含义的信条来保护⾃⼰,因为没有确定内容,反⽽容易⻓存。
政治信条的状况,给⼈们⼀种启示。⼀个社会接受⼀种信条不容易,接受了之后要真正实践它们更不容易。对⼀个社会发展来说,第⼀步是核⼼价值成为社会主流,然后是使其成为现实。在核⼼价值没有成为主流时,要使其成为现实,难度⾃然更⼤。⼀个社会可以说它信仰什么,但不等于它实际上就拥有什么,或者不拥有什么。
4.平等抑或⾃由
⼀个社会的价值观念中,总有核⼼价值,核⼼价值主导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主导着杜会⼤部分⼈的精神活动,也是社会⼤部分⼈判断各类私⼈和公共事物的标准。
我在俄亥俄⼤学访问时,曾问过⼀个资深的研究美国政治的教授:“共和党和⺠主党究竟有什么区别?”他略微沉思后答道:“对⾃由和平等的看法不同,共和党侧重于⾃由,⺠主党侧重于平等。” 可⻅对这两个⻄⽅传统政治⽂化中的基本⽅⾯,⼈们并⾮持⼀致的看法。
同时,选择⾃由的原则的⼈⾸先必须追求平等原则,因为没有平等的先决条件,⾃由难以充分实现。⾃由和平等,可以说是⾃洛克以来欧洲以及⻄⽅的两个主要价值核⼼。但他们并⾮是并⾏不悖的。在这两样价值均没有的阶段或者在这两样价值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之间的⽭盾不会显露出来,或者显露得不充分。但在两种价值发展到⼀定阶段之后,这种冲突就会显示出来。如果讲⼈的⾃由,讲⼈的充分⾃由,那么平等就可能成为⼀种限制,因为平等要求不同的⼈具有同样的条件。如果将结果平等,这种局限就更明显。如果讲平等,那就意味着每个⼈平等的⾃由,如同孔德所说。没有任何⼈可以享有更多的⾃由。在⼀个社会中,很难达成这种局⾯。对于这些概念,⼈们有不同的规定,⼜是引起分歧的⼀个地⽅。所以,在平等和⾃由发展到⼀定阶段的时候,新的⽭盾⼜会产⽣。
林肯总统为解放⿊奴奋起呼吁。但他的基本精神并⾮是给⿊⼈以与⽩⼈平等的地位。他曾保证:我从来没有说过让⿊⼈进⼊政府担任官职,我从来没有说过⿊⼈与⽩⼈联姻。我只是说⿊⼈与⽩⼈之间存在着紧张状态。这不利于两个⺠族的共同⽣活。所以当代新保守主义的观念是:林肯只是给了⿊⼈⾃由,⽽没有给⿊⼈平等。
其实在美国⼈的⼼中的,⼤部分是倾向于⾃由。讲平等,只是在⾃由收到限制的时候。⼀旦这种约束被消除了,⾃由的价值或者期望值往往⼤于平等。
为何如此?因为⻄⽅体制保证的平等,只是形式上的政治平等,⽽⾮社会平等、经济平等。这⼀点已为⻄⽅学者所公认。形式上的政治平等确定之后,再进⼀步要求平等,就会涉及许多⼈的利益。历史决定规定形式上的政治平等易,实现经济平等难。
政治平等,意味着平等地贯彻法律,平等的投票权和其他政治权利等。
多数中产阶级认为⾃⼰是富有的或会是富有的。这⼀部分⼈认为过去的富有或将来可能的富有依赖于经济领域的⾃由活动,如果限制这种⾃由,制造平等,就会损害他们的利益。经济领域不属于政治领域,不能强⾏要求平等。⼈们在这个领域中应当享有充分的⾃由。不能因强调平等,⽽拿别⼈的钱去给另外的⼈花。有钱的或有⼀分钱的⼈都会有这种想法。这种论调反映了富有者的愿望,他们不愿意限制资本的⾃由,也不愿意与社会⼤众分享更深层次的平等。
5.⼆百年的宪法
⼀个举世瞩⽬的问题是:为什么宪法能延续⼆百年,⽽其他国家没有这样的记录。
关键的间题是,实际上没有⼈有⼒量改变这部宪法,维持它并解释它是唯⼀出路。
也许这是⼀条通则,如果还有某种⼒量可以改变宪法和政治制度,那这个社会在政治上和社会管理上就没有达到稳态。
6.政治基因
历史往往告诉⼈们,政治体制越是划⼀的杜会,政治体制的适应性越⼩。怎样协调宏观政治体制与具体体制之间的关系,是政治发展中的⼀⼤难题。
过于单一,没有适应力
任何准备⽤于⾃⼰的政治权利,都要准备与别⼈分享,否则⾃⼰也会丧失它们。不仅很多国家的历史证明了这⼀点,中国现代历史的发展也显示了这⼀点。
7.政治规矩
任何政治体制,最为根本的问题之⼀是如何进⾏权⼒交替。这个问题不解决,社会就难以有⼀个持续的稳定的政治秩序。
退出机制很重要,很多国家下台就是死,只能被迫独裁,陷入了恶性循环
越是在没有⼈说了算的地⽅,传统便具有越⼤的权威。传统成为现代⼈唯⼀可以依赖的东⻄,⽽现代⼈却不能拿出⼀种东⻄来使众⼈信服。
深究之,政治规矩和政治传统之所以有作⽤,在于它们能保护统治阶级内部不同团体之间的权⼒关系。
有时候,政治规矩和政治传统⽐法律更有⼒量,因为⼀种是写在⽂字上,⼀种是写在⼈们的信仰⾥。⼀个社会政治发展之路,就在于把政治原则和信念变为政治规矩和政治传统。
8.“第三共和国”
罗斯福新政的⼀个成果就是⼤幅度地扩⼤政府的权限,政府⼴泛的⼲预经济,全⾯介⼊社会经济领域,政府的功能⼀下⼦膨胀起来。这与传统的资本主义信念⼤为不同。
罗威认为这场变⾰导致了两个结果:其⼀是国家主义,其⼆是多元主义。国家主义主张国家⾏为⾼于⼀切,多元主义更确切的说是利益集团多元主义(Interest-Group Pluialism)。罗威认为利益集团多元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新哲学,是国家主义、资本主义和多元主义的杂烩,或称利益集团⾃由主义。多元主义的含义是:(1)⼀旦集团成为市场规则,不完全竞争就成了社会关系的规则;(2)不完全竞争其实不是真正的竞争,⽽是某种讨价还价;(3)讨价还价是⼯业社会中取代暴⼒和强制的唯⼀选择;(4)如果制度稳定、和平,多元主义就可实现⾃我调节的属性。利益集团⾃由主义在某种程度上结合了多元主义。
三、多彩的⺠族性格
1.国际⼈
2.标新⽴异
在技术上和物质领域中追求标新⽴异的精神,是这个社会发展的⼀股重要动⼒。科技进歩和经济发展都是由这种精神推动出来的。
3.⾮神秘化
⾮神秘化对社会发展有利有弊。任何事物都有消极和积极两个⽅⾯,⽆论是好事物还是坏事物。这种状况往往构成⼈类社会发展的⼀⼤难题。⾮神秘化⽆疑推进了美国⼈对⾃然界、对⾃身和对杜会的认知,从⽽推进了社会进步。另⼀⽅⾯,⾮神秘化构成美国社会管理障碍的主要部件,⾮神秘化使⼈们缺乏权威、中庸、⾃持、⾃信,或者说易于使⼈们缺乏这些要素。
什么叫神秘化?神秘化就是认为有些事物是普通⼈的能⼒⽆法认识和改变的,或者说不属示普通⼈的事务。⾃然,这⾥说的不是神化,神化讲的是⼈与超⾃然⼒量之间的关系,神秘化讲的是⼈与⼈之间的关系。
4.神圣化
美国⺠族不倾向于神秘化和神化,但这个⺠族有⼀种特殊的天性,我称之为“神圣化”。何为“神圣化”?神圣化⾸先是⼀个世俗领域。它带有某种崇拜的性质,但不是宗教崇拜。神圣化的过程,是将某⼀⼈间现象推到极⾼的地位。
这不就是懂王么?
神圣化可以在政治领域中看到。两党的全国代表⼤会,便是这种神圣化的典型表现。
神圣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将各种⼈们信奉和选择的现象上升为美国精神的过程,同时也是⼈们接受美国精神的过程。
5.航天⻜机的误导
航天⻜机的计划最好地体现了美国⼈的⼀种精神,也就是康⻢杰所云:美国⼈的信念是没有什么事是办不到的,除⾮得到全胜就绝不罢休。
美国⼈的信念是如上所说,所以他们坚信能找到办法,坚持不懈。这种精神促使他们进⾏许多极为⼤胆的想象。应当说,这种信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常重要的⼀股⼒量。
不过,这种信念也会异化。这种信念促使美国⼈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临的问题,结果是科学技术的⾼度发达,但科学技术⾼度达之后,⼈们⼜往往产⽣错觉,似乎最终解决难题的不是⼈,⽽是科学技术成为最终的⼒量,⼈成了它的奴仆。
由于技术与政治的这种结合,技术本身异化了。这⼀现象在美国尤为鲜明。有时候,不是⼈掌握技术,⽽是技术掌握⼈。如果要压倒美国⼈,必须做⼀件事情:在科学技术上超越他们。对很多⺠族却不⼀样,有技术不⾏,还必须有⽂化的、⼼理的和社会学的条件。
6.⼯作伦理
问题是什么东⻄促使美国⼈这样⼯作?在这样⼀个资本主义社会中,在这样⼀个个⼈主义的社会中,有什么⼒量可以促使他们这样做?如果⼯作态度需要庞⼤的机构来促进的话,那这对社会的经济管理来说,将是不堪忍受的负担。解释有多种。
另⼀种解释就是美国之梦(American Dream)驱使⼈们勤奋⼯作,其⼀就是⼯作伦理(Work ethic)。
还有⼀种是从⼼理学的⻆度来解释的。这种解释相信⼯作可以使⼈产⽣满⾜感,如⻢斯洛就有系统的理论分析。
还有⼀种是从⼼理学的⻆度来解释的。这种解释相信⼯作可以使⼈产⽣满⾜感,如⻢斯洛就有系统的理论分析。
7.性解放
有⼀点是确定⽆疑的,今天⻄⽅⼈和美国⼈对性的看法已⼤⼤异于⼗⼋世界,甚⾄两次世界⼤战前。⻄⽅传统的观念和伦理也强调妇⼥的贞操和⾃重,强调⼥⼦应有整套严格的⾏为规范。旧式欧洲的⽂化更注重这⼀点。今天已经全然不同。经典的观念转变是:性不能被限定在⼀个⾁体快乐的定义中,也不能仅仅理解为⼈与⼈之间深深结合的象征(Elizabeth Janeway)。
在物质⽣活充分发展之后,⼈们毋需⽤全部精⼒去应付⾃然界和维持⾁体⽣存时,⼈的本能就会奔放。社会物质⽔平的发展,导致了道德观念的⾰命。这个过程,更重要的问题是提出了社会管理的新课题:从物质⽣产管理转向⼈类⾏为管理。这恐怕是任何杜会在物质⽔平达到⼀定程度后,均会遇到的问题。
8.孤独的⼼灵
美国的经济制度造成了⼈的孤独,社会对钱的突出和看重,便⼈与⼈之间的关系⾦钱化,⽽⼈情味在⾦钱关系中被强制压抑下去。⼀点温情可能就意味着⾦钱。我们可以说,美国的主导价值:个⼈主义导致个⼈的孤独。
9.未来世界
美国⼈的⼼态是⼀种复杂的综合,有时甚⾄令⼈觉得是那样的⽭盾。流⾏的看法是:⾃詹姆⼠和⽪尔⼠发展了实⽤主义哲学之后,这个⺠族便成为⼀个最讲究实⽤的⺠族。实⽤主义的观念和“兑现价值”的要求渗透在美国精神的每⼀个⻆落⾥。
所谓实⽤主义,体现在⽓象万千的社会⽣活和⼈的⾏为中,就是讲究⼀切都要达到有⽤、实效、实际的⽬标,⽽排斥虚⽆缥渺,可望不可即或似有若⽆的价值标准。在当代美国,这种精神⼜具体化为“⾦钱⾄上”,以眼⻅⾦钱为实⽤主义的验⾦⽯。任何事务,只要能make money(挣钱),就具有压倒⼀切的价值。
所谓的未来主义,就是指⽬前没有直接作⽤,但将来会发⽣作⽤的东⻄,⽆论是具体物质,还是抽象的观念,或⼀种状态。
10.⼈总是⼈
抽象地说,美国⼈的⼈际关系不那么复杂,但⼈与⼈之间的交往也不那么深。美国⼈的⽣活核⼼是保护私域。所以很少有⼈喜欢别⼈侵⼊得太多,或侵⼊别⼈太多。
美国⼈初交不难,深交不易,中国⼈初交不易,深交不难。
四、多层⾯的社会调节
1.看不⻅的⼿
“看不⻅的⼿”减轻政府负担,“看得⻅的⼿”加重政府的负担。
“看不⻅的⼿”也有其短处,由于“看不⻅”,所以⼤家均不知⼿在何⽅?往往等到事态发展⾄⼀定阶段,⼈们才恍然⼤悟⼿在这⾥。这时可能经济和社会运转已出现较重要的⽑病。⻄⽅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次世界⼤战后的发展,均可成为这⼀循环的有⼒的例证。
考察任何社会的政治,不能脱离其经济模式。正像任何政治⾏为,都不能超出其经济模式⼀样。美国社会政治的结构和性质,离开其经济模武,也难以得到解释。
2.钱管社会
⻢克思⾔,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经济表⾯上是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与⼈之间的关系。
美国⼈最不喜欢⼈管,但最喜欢钱。钱的逻辑,就是引导⼈们被管。这套机制关系到每个⼈的基本⽣存,因⽽管得有效。也许调动起⼀个社会钱管⼈的能⼒,是减轻政治系统管理压⼒的⼀个⼗分重要的⽅⾯。钱的惊⼈的活⼒,把个⼈与个⼈,机构与机构联结在⼀起。政府超脱于这套机制,⽤法律的⼿段间接控制它们。在这机制中的⼈,均为⾃⼰的利益⽽活动,维持着这套机制的平衡。
3.⼈的标准化
证书是各类⼈的产品说明书和合格证。⼈们在市场上购买商品,根据商品的⽤途、性能和尺⼨选购。在⼈的资源发展达到某种程度时,⼈的标准化便会成为杜会必不可少的环节。
4.法规⽂化
美国社会可以说是⼀个“法规社会”,尽管这⾥违法、犯罪的现象颇为令⼈忧⼼忡忡。然⽽,社会的整个进程是由各种法规来调节的。
在⼀般历史悠久和⽂化悠久的社会中,起协调作⽤的东⻄是“⼈化”的,是社会上有⽂化、有权利、有财富或有传统的团体。在这种⽂化氛围下,法规就不能起主导作⽤。只要这种⼈际关系的结构或⼈化的协调机制不变化,法规协调的作⽤就难以⼤有作⽤。
5.税收制度
⾄少美国⼈有⼀个观念⼗分明确:政府所花的钱是他们交的税,所以他们⼀般来说希望政府把钱⽤在当处,也注意政府的政策和⾏为。如果没有纳税制度,⼈们就不会那样关⼼政府的政策和主张,因为与个⼈没有关系,尽管实际上是有关的。纳税制度是⻄⽅政制的⼀个基础。每个⼈给了政府⼀定的钱,就觉得有责任监督政府。
6. 科技治⼈
在各种协调中,有⼀种⼒量不能忽视,这就是科学技术。
在各种协调中,有⼀种⼒量不能忽视,这就是科学技术。
7. 猫狗不⾃由
美国⼈本性上是喜欢争执的。在法规不明确的地⽅,往往有争执发⽣。
⼀个社会的发展,往往是越有争执,越需要协调。不同⽂化氛围下,可以选择不同的协调机制。不论选择何种机制,有⼀条总是应当注意的,就是不断发现可能发⽣争执的地⽅,不断发展出协调机制。各类协调⼤致可以分为两类,⼀类为“⼈化协调”,⼀类为“法规协调"。不论哪种协调,重要的是使各类可能发⽣的争执有相应的协调机制,且使之程序化。在发⽣争执的每个地⽅,不仅解决具体的争执,⽽⾥发展出⼀般协调程序。这样社会才能⽇益趋向有序解决争执的发展道路。⼀个现代化的社会,也是⼀个摆脱了⽆序解决争执的社会。
五、交织的政治⼒量
1.驴象治国
驴是⺠主党的象征,象是共和党的象征。有⼈形象地形容美国的竞选是“驴象之争”。实际上,两党都是代表社会统治阶级的政党,控制着政治,因此也可以说:“驴象治国”。
与⼤多数⻄⽅和东⽅国家政党相⽐,甚⾄可以说是“乌合之众”。
其⼀,两党都没有⼀套⼊党制度(有些登记⼿续),其实他们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党员,选⺠们可以⾃我认同哪个党。
其⼆,两党都没有系统的理抡,两党之间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不过两党之中也是各派观点都有,有左派,右派之分,也有中间派等。
其三,两党部都没有完整的纲领,如果想找⼀份⺠主党或共和党的党纲,那是绝对找不到的,政党⼀般只有两种⽂献,表明它们的⽴场和主张,⼀是在提名⼤会上形成的政纲,但它不能约朿任何⼈。
其四,两党都没有严密的组织,平时很少听说哪个党召开⽀部⼤会或党员⼤会,美国政党是选举党,即在选举时才会活跃,平⽇⾥谁是党员⾃⼰也不清楚。
其实不⽌是两党,还有不少⼩党,如社会主义⼯⼈党,美国党,⼈⺠党,美国共产党等。但他们始终成不了可以与共和党和⺠主党相对抗的⼤党,其中⼀个重要原因,就是两党没有明确的界限,包罗了很多“异⼰分⼦”,他们没有必要因受到排挤⽽投靠他⼈或⾃占⼭头。
两个能主宰政治的⼤党,竟然是如此松散的组织,有时候会令⼈觉得不可思议。实际上两党的能量就在松散之中。
其⼀,对美国⽂化来说,⼈们很难接受⼀个组织严密的政党,也很难理解⼀份准备⽤⼆⼗年的党纲。
其⼆,两党都是敞开⼤⻔,谁都可以进出,对基层党员谈不上纪律约束。
其三,两党都是选举党,其主要⽬的是为了赢得选举,并没有固定的政治⽬标。什么能帮助他们赢得选举,他们就⼲什么。
2.政党分肥
在选举中获胜的政党仍然油⽔很⾜,分肥制度在政务官中仍然存在,⽽且数⽬不⼩。
理论上,美国的官员制度已⼤⼤削弱了政党分肥制度,但政党分肥制度实际上还存在。不仅总统选举中有这个机制,国会议员和参议院的选举中也有这个机制。如果当选为众议员或参议员,便可以组织班⼦,在选举中⻢前⻢后的⼈便可得到报答。
其一,虽然这⾥⾯存在种种弊端。但从管理上看,由总统任命同党亲朋,分别把住政治系统的各个要冲,易于形成⼀套⼀体化程度⾼,指挥灵便的政治指挥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各种事情,有好有坏,但从政治指挥来说,没有这样的体制便⼨歩难⾏。
其⼆,这项权利在⼀定范围内是没有制约的,总统可以尽情的利⽤,但同时⼜是有限制的,国会参众两院对政府官员有⼀定的监督权,包括总统本身在内。
其三,实⾏分肥制固然对获胜的政党有利,同时也向享受肥缺的⼈提出了挑战。
3. 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称压⼒集团,为美国政治和社会的⼀个重要现象。
何谓压⼒集团?⼀般⽽论,就是想⽤共同⼒量来影响政治过程的团体。这个团体往往有⾃⼰的特殊利益,它们向政治过程施加影响,以保护⾃⼰的利益或得到更⼤的利益。只有少部分利益集团是理想主义的。促进利益集团活动的基本动⼒是⾃身利益。政治体系的决策在很⼤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利益的格局,影响社会利益的分配。凡是想保护或扩⼤⾃⼰的利益的⼈们,都应⾸先影响政治决策。利益集团活动的基础就在这⾥。
利益集团也被认为是多元主义的基础。利益集团可以影响决策的过程,政治就是多元的。如果社会上没有任何⼒量可以影响政府决策过程,政治就是⼀元的。利益集团影响政治⼿段的有多种,其中 Lobby(游说)是基本⼿段。
在社会管理和政治过程中,有⼀些团体来收集、综合、归纳、输⼊社会的利益要求,是政治系统得以满⾜最⼤利益要求的重要条件。每个政治系统拥有的资源有限,往往只能满⾜⼀部分利益要求。最好的政策并不是满⾜所有社会利益要求的政策(这是不可能的),⽽是⽤同样的资源满⾜了最多利益要求的政策。要做到这⼀点,政治系统就必须通过各种渠道来尽量了解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利益要求。
4. 乐辩⼠
乐辩是必不可少的。古明斯提出的理由是,没有⼀位众议员或参议员可以成为任何问题的专家,连国会中的专家也不能对任何事情都了如指掌;⽴法者也⽆法知道⼀个特殊的集团对⼀些特殊的问题有何想法。因此从⽴法和治理社会的⻆度来说,乐辩⼠的功能实际上是信息传通和利益表达的功能。
美国社会的⼀⼤特点,就是把政治舞台变成了⼀个⼤的商品市场,政治成了⼀种像经济市场⼀样的交易市场。可以在⾥⾯推销⾃⼰的“产品”,或者购买别⼈的产品。
乐辩⼠的活动往往卓有成效,举⾜轻重。例如,以⾊列的乐辩⼠就⼗分强⼤并卓有成效。犹太⼈在美国⼤概有六百万,他们受教育⽔平、社会地位和政治活动⽔平均⾼于平均数。
5. 激进组织
⼀般⽽论,⼤众不从制度、结构、观念、精神、⼈的本质等⻆度判断社会优劣,⽽是从⾃⼰的⽇常⽣活出发,或者说从肠胃出发,⽽不是从⼤脑出发。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差距,主张改⾰资本主义制度的组织和观念在⻄⽅社会不会有什么⼤的影响。
所以,美国社会也让它们⾃⽣⾃灭。如果有⼀天东⻄⽅之间的经济⽔平倒转过来,恐怕就要对它们进⾏管制了。其实不⽤超球,只要拉平,意识形态之争可能就会东⼭再起。有个朋友说,此话不错,甚⾄只要再有⼏次严重的经济衰退,激进分⼦就会有市场。
这就是为什么要针对 ticktock,因为已经有部分我们超过了
6. 多元抑或英才
有不少⼈把美国视为⼀个多元主义的社会,把美国政治制度描绘成多元主义的。
另⼀派⼈反对多元主义政治的观念,认为美国社会是“英才⺠主”。⼤部分⼈谈不上享受政治权⼒。能够参与竞争的,是组织起来的⼤型团体,⼩团体就难说有什么作⽤了。⼤集团操纵权远远⼤于⼩集团。
英才派认为⼤众、选举的代表和利益集团均没有权⼒。权⼒在⼀⼩撮“权⼒英才”⼿中。
7. 参与⺠主?
当代美国企业股份极为分散,⼀个⼤企业往往有⼏千⼏万个股份持有者。⼯⼈也掌握了⼀定的股票。尽管⼯⼈拥有的股份数相当少,但多少也成了企业所有者之⼀,于是这些股东们也要求有权参与企业决策。另外,由于垄断资本主义企业的垄断利润不能来源于本身,它就需要保留能为其提供垄断利润的中⼩企业。垄断企业越是发展,中⼩企业的数量也就越多。这些中⼩企业参与杜会范围的经济管理使之有利于它⻔本身发展的活动也与⽇俱增。在这些条件下,商品⽣产的平等原则发展成以⺠主为核⼼的观念。这种观念要求社会政治制度在形式上能与之相适应。
当代美国企业股份极为分散,⼀个⼤企业往往有⼏千⼏万个股份持有者。⼯⼈也掌握了⼀定的股票。尽管⼯⼈拥有的股份数相当少,但多少也成了企业所有者之⼀,于是这些股东们也要求有权参与企业决策。另外,由于垄断资本主义企业的垄断利润不能来源于本身,它就需要保留能为其提供垄断利润的中⼩企业。垄断企业越是发展,中⼩企业的数量也就越多。这些中⼩企业参与杜会范围的经济管理使之有利于它⻔本身发展的活动也与⽇俱增。在这些条件下,商品⽣产的平等原则发展成以⺠主为核⼼的观念。这种观念要求社会政治制度在形式上能与之相适应。
当代美国企业股份极为分散,⼀个⼤企业往往有⼏千⼏万个股份持有者。⼯⼈也掌握了⼀定的股票。尽管⼯⼈拥有的股份数相当少,但多少也成了企业所有者之⼀,于是这些股东们也要求有权参与企业决策。另外,由于垄断资本主义企业的垄断利润不能来源于本身,它就需要保留能为其提供垄断利润的中⼩企业。垄断企业越是发展,中⼩企业的数量也就越多。这些中⼩企业参与杜会范围的经济管理使之有利于它⻔本身发展的活动也与⽇俱增。在这些条件下,商品⽣产的平等原则发展成以⺠主为核⼼的观念。这种观念要求社会政治制度在形式上能与之相适应。
从形式上看,⼈们享有更多的⺠主权利,可以参与⽣产过程和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但从实质分析,他们的所有⺠主活动,只能是“⾃觉”地按着资本进⼀步集中的要求⽽进⾏,他们的⾏动统⼀于⼀个意志之下。
其实就是大股东控制了公司的运作,小股东虽然有股权,但是实际上并不能发挥什么作用。而大股东对股权的使用更像是杠杆,翘起了更多力量。
六、不完全竞选
1. 争夺⽩宫
从以上对⽐可以看出,两党候选⼈关⼼的、讨论的都是社会⼤众关⼼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谈,恰恰是为了争取选⺠。
哪个党的总统候选⼈要当选,就必须想法解决这些问题。其实,每个候选⼈也不知道能否解决,为了当选,就必须提供⽅案。其实这些⽅案社会早就有之,⽽且有多种⽅案。两党的⼯作只是选择可能最受⼈⽀持或同情的⽅案,列为⾃⼰的⽅案。也可以说,“选择”不是⼀个很准确的字眼,从政党来讲,这是把商品——候选⼈,投⼊市扬;从选⺠来讲,这是在市扬上现有的商品中选购。
因此,选举形成⼀种很奇怪的逻辑:究竟是政党选择选⺠,还是选⺠选择政党。在许多情况下,⼤概是政党选择选⺠。结果是,政党并⽆统⼀的纲领,党员也可朝三暮因,选⺠也可今左明右。这就是选举的⼒量
其实,政党在当选后能否实现它的纲领,愿不愿意实现其纲领,在竞选时是⽆法检查的。等到可以检查时,已经当选,⼜⽆法控制了。最多是等到下⼀轮再说,下⼀轮⼜可能发⽣上述现象。在竞选中需要“说得好听”
2. 总统之路
美国的政治体制有⼀个妙处:你不能说它不⺠主,你也不能说它⺠主。所以我说美国的选举是“不完全竞选”。
3. 第三县⺠主党聚餐会
没有“关系⽹”,⼀个⼈就会失去很多资源。按理说在这样⼀个崇尚个⼈主义和私域的社会中,⼈们会对此满不在乎。其实不然,我发现⼈们很在乎。没有加⼊这些关系⽹的⼈,削尖脑袋想钻进去,
⼈们怀着叵测的⼼理来到这⾥。本地⺠主党的重要⼈物都到场了。这种聚会,对这些⼈物本身也很重要。这⾥⾯有⼀种奇怪的相互作⽤:⼀⽅⾯是这种聚会需要这些⼈来壮声势;另⼀⽅⾯这些⼈也必须在这种会上亮相,作为“义务”,也作为⾃⼰建⽴“公众形象”的⼀部分。
许多政治家都不是职业政治家,⼤多是在必要时出任政治职务。⼤到总统,像卡特是种花⽣的,⾥根曾是演员;⼩到市镇的公职⼈员,都⼀样。这恐怕也是政治的⼀个特点。这种格式,使⼤多数公职⼈员有退路,不需作出特殊的安排。可能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把他们⻓年累⽉的经营思维⽅式和社会技巧带进了政府,使政府特别善于处理经济问题和社会发展的问题。
4. 电视辩论
社会物质⽣活的丰裕,使⼤多数⼈不再理会抽象的政治原则或什么⽅案,⽽要对⼀个政治家有感性认识。体制⼜从另⼀⽅⾯促使⼈们这样去做。任何⼈想当这官职,必须获得选票,没有选票,便⽆从谈起。选票的⼒量推动他们去想⽅设法尽量公开。各位候选⼈到处游说,做姿态、上电视,⽬的也在于此。
其实美国⼈对政治兴趣不⼤,兴趣⼤的是这个⼈怎么样,这叫做“政治的⾮政治化”。
5. 议员之梦
6. 选举⽇
⼀般⽽论,制度运转成熟的特点,在于社会每个⼈都认为制度合乎程序运⾏的任何结果都不能⽤⾮程序的⽅法来解决,⽽只能靠这套程序本身。如果想改变结果,就得从头再⾛⼀遍程序。什么时候重新再来,由法律规定。⼈们相信⼀种程序,并不是为了约束⾃⼰,⽽是为了防范别⼈。⼀些⼈可以⽤来损害他⼈的程序,他⼈也可以⽤来损害这些⼈。制度趋向成熟,就在于这种⼼理和认识不断发⽣作⽤,同时社会提供了⾜够的各项条件保证制度如形成和存在。
7. 谁主沉浮?
事关系⾄关重要,任何候选⼈,如果没有处好这些关系,不可能在选举中获胜。竞选战略也⼗分重要,没有有效的竞选战略,不可能获胜,每⼀步每⼀环都可能是千钧⼀发。候选⼈个⼈的性格和能⼒在选举中也有举⾜轻重的地位,不少选⺠不太考虑太复杂的政治问题,⽽只根据直观评价候选⼈。从这个过程看,选举在两党内部的初选和两党各⾃的候选⼈之间,是真枪真⼑,必须全⼒以赴。
七、政治⾦字塔
1. 国会⼭
美国的政治精神与其企业精神是⼀样的,取市场上最好的货物。政治在许多层⾯是专⻔化的,剩下的是解决⽭盾的政治、解决问题的政治。谁能解决⽭盾和困难,谁就受欢迎。当然,欢迎中有选择。同样的⾁有各种烧法,不是每⼀种烧法都能得到欢迎的。
2. 五⼗国集团
美国是实⾏联邦制的国家,五⼗个州有相对独⽴的权⼒。州的存在在联邦政府之前,这种历史决定州权的地位。其实美国⼈在建⽴国家时的⼀个基本思路就是,保持州权,限制联邦政府的权⼒。制定宪法的均是来⾃各州的代表,他们的倾向性很明显。
联邦制度赋予州政府相当⼤的活动余地。这在当今各国政治制度中并不多⻅。州的权⼒之⼤,地位之独⽴,甚⾄令⼈担⼼会造成运转不灵。不过,总的来说,这套体制运转得不错。这⾥⾯有多层社会————历史————⽂化的原因。
从经济上来说,美国是⼀个⾼度统⼀的市场,⼀个完整的整体,
其次,美国政治历史告诉⼈们,州政府先于联邦政府,各州本就有较正常的运转机制,建⽴联邦政府只是为了维护各州的原有地位,使之不⾄被破坏和削弱。反之,如果先有中央政府,后有地⽅政府,情况就⼤为不同。在不同国家的政治发展中,有的是地⽅政府为中央政府的前提,有的是中央政府为地⽅政府的前提。这两种模式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恐怕毋庸多⾔。
美国社会制度⻓期运转形成了⼀种⽂化,这种⽂化接受⽬前的政治格局————“五⼗国集团”,也是维持它的主要⼒量。维护⼀种体制、实际上就是维护⾃身。联邦政府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五⼗国集团”派出⼈⻢进⾏协调和管理的⼀种机构。
3. 县政治
县是地⽅政府,州政府并⾮地⽅政府。县的地位举⾜轻重,它直接与⺠众打交道。
县政值得注意。县政是政治的基础。县是政党组织的基础。县政治是政治中最有实质性内容之⼀。
在很⼤程度上,县级政治是美国政治的基础。县级政治的过程决定了⼈们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政治。不能接受什么样的政治。在县的层次上,更多具有管理的⾊彩。从阶级利益来说,直接体现在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县级政府更多地考虑居⺠的实际利益,更间接地体现阶级利益,实际上也是选举制度使然。县的范围不⼤,⼈⼈都能看⻅县官们在⼲什么。如果他们觉得不满意,下⼀次就会不投他们的票。任何⼈想要争取到更多的选票,都必须⼲实事。这是政治世俗化的基础。县政中通⾏的经理体制及其他各种体制,反映了县政世俗化的程度。很多⼈把县政视为技术问题,⽽⾮政治问题。当然县政中有政治,只是更需要以实事作垫⼦。
任何社会要想有任何形式的成熟的政治体制,⾸先应使地⽅和基层政府有效运转。地⽅政府与选⺠和⺠众直接交往,不像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隔得那样遥远。⺠众们评价政治的功绩与败绩,往往从最靠近⾃⼰利益的地⽅着眼。地⽅政治运转的成功与否,其政治价值就在这⾥。
4. 都市⾥的政治
任何社会管理和政治管理,都是对⼈的管理,因此,社会要发展,经济要腾⻜,⽂化要弘扬,⾸先应当找到管理⼀个社会最⼤部分⼈⼝的合适⽅法,包括⽂化的、地理的、经济的、宗教的、政治的等。只有最⼤多数的⼈⼝管理得当,社会才能均衡发展。
杜会的发展总是不断指出新的问题,不断向⼈类的管理能⼒提出挑战。⾯对这些挑战,⼈们可以有两种选择:⼀是限制问题;⼆是寻找对策。限制问题不能最终解决何题,只有寻找对策才能化解问题。
5. 草根政治
6. 透明议事
政治过程中有⼀个有趣的现象,许多决策过程是公开的。
县政的议事过程,使⼈觉得透明度很⾼。⾃然,他们也有⾃⼰的办法来通过他们想通过或不想让听众知道的事项。表决必须是公开的,但他们可以讲⾮常专⻔的语⾔,以⾮常快的速度进⾏表决。⼈们称为“Railroad”(铁路),意即“开快⻋”,⼈们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通过了。
7. 选择仕官
由于公共部⻔依靠纳税⼈的钱⽽存在,所以他们得受纳税⼈的监督,同时纳税⼈也应有平等的地位来竞争公职。在对应试⼈进⾏选择时,规定不得检察婚姻状况、⼦⼥状况、宗教信仰、种族归类以及个⼈历史。只能检查与申请有关职位相关的东⻄。不得因上述原因⽽排斥任何⼈竞争公职。
⼀个社会管理或治理的成功,在于这个社会怎样有效地使极⼤⼀部分⼈员技术化,专业化,使他们能⻓期稳定地研究和发展⾃⼰所管理的部⻔。同时,开放这些职位,让社会上有意者前来竞争,这样才能择优汰劣。开放的幅度越⼤,收罗的⾯就越⼤。
8. 国会⼈联络处
国会议员的主要职责并不在于全国性事务。当然,如果国会表决此类法案,他们也得有态度。他们的主要注意⼒在⾃⼰的选区。本选区的选⺠对他是否满意,是他能否当选或再次当选的前提。选举制度的功能在这⽅⾯是货真价实的。尽管⼈们只能在有限的⼈中进⾏选择,但⽆论是谁,要想进⼊国会⼤厦,必须有多数选票。这种机制迫使国会议员多多考虑本选区。
⼋、软性治理
1. 驾驶执照
管理或治理⼀个社会,有两种基本的⽅法,⼀⽈政治的治理,⼀⽈技术化的治理,⼜可称之为软性治理。所谓软性治理,是指社会发展出⼀套有效的机制,通过经济的、⽂化的、习俗的、法律的⼿段来治理社会。
不论怎样,“身份证”由运输部发不由警察局发是个⾮常有趣的政治⽂化现象。这说明美国⼈对警察局这样的强制部⻔的戒⼼。县警察机构的⾸脑是选举产⽣的,不是任命的,这⾥⾯也表明⼀种制约其权⼒的愿望。
美国⼈时时都在保护⾃⼰的⼼理安全感。从前⾯的分析可以看出,这只是⼀种“⼼理感觉”,因为警察局完全可以通过电脑系统查询资料。但这种“⼼理感觉”的永恒念头,应当被视为政治⽣活中的⼀股持久的动⼒。真正的问题是怎样使⽼百姓感到放⼼,⼜使政府管理灵便。
2 .⼯⼚的原则
3. 企业不⺠主
4.⼈类服务
社会服务(social service),或称⼈类服务(Human service),是当代⻄⽅社会福利政策中的主导内容。我始终觉得,社会福利是⻄⽅社会不可忽视的稳定机制,它化解了各种过去难以化解的⽭盾。
社会服务起到了法律调节和政治调节起不到的作⽤。法律调节和政治调节在理性范围内是⾏之有效的。⽽社会上濒临绝望的⼈往往会丧失理性,他们不会理会正常的调节⼿段。社会服务的作⽤就在于把⼈们保留在理性界限内,不使他们出格。
但更重要的是为什么会有穷⼈?因为“五⽉花号”来到时并⾮⽆穷富的明显差别。制度产⽣了穷⼈,也就产⽣了否定的⼒量。统治者必须想⽅设法转化这种⼒量。看⼀下美国⼆次⼤战后的历史,得出这样的答案不难。
很多⼈强烈主张削减这笔费⽤。不过动起真格来,谁也不敢贸然⾏动。⼈类服务计划已成为社会制度不可分离的部分,少了它就会失衡。真正严重的问题是:美国社会没有停⽌制造否定⼒量,反⽽越产越多,⽽⼈类服务对此⼜只能转化,不能消除。⻓此以往,这项功能总有⼀天会达到极限。但对美国来说,已没有其他的选择,这项选择是防范政局可能的动荡不得不做的。
5. 可⼝可乐总部
在资本主义杜会中,私⼈企业追求⾃⼰的⽬标,会⽤⼀切可以运⽤的⼿段来治理,政府的作⽤则在于调节私⼈企业。这样就完成了对⼈的管理的两重化:杜会的⾃组织系统和政府的⾃组织系统。政府系统只从上⾯管制社会的⾃组织系统,但不陷⼊其中,因⽽政府的负担不重。社会的⾃组织系统有⼀整套规则、程序和运作,它们的运作是稳定的。政治的变化往往不影响这⼀整套机制的运作。它们在运作中追求⾃⼰⽬标的同时,推动了社会系统的运转。这是⼀种政治制度的基础,或者说是美国这种政治制度的基础。美国⼤公司的作⽤恰恰在这两⽅⾯。这种⾮经济的作⽤,⼤公司本身也没有意识到。如果它们有意识的做这些事,那恐怕会是另⼀种景象:政治不稳态。
6. 上帝在⼈间
美国⼈信教,但差别很⼤。虔诚的教徒有之,他们仍为真正的信徒,怀着⾮常严肃的崇敬⼼情来敬仰上帝。
有的⼈家也每周⽇去教堂,但并不信教,并不 Religious(虔诚)。他们习惯于去教堂,每次必去不可,不去便会感到若有所失。
宗教产⽣强⼤吸引⼒的另⼀原因是宗教组织组织了⼤量的慈善活动。宗教组织有⾃⼰的慈善事业,是⾮赢利性的,经费来⾃信徒的馈赠。在美国这样⼀个私有制的国家中,政府承担的责任有限,不少⽆依⽆靠的⼈ 均投⼊教会怀抱。教会与其他类型的组织,共同吸引着这层⼈,这是美国社会组织结构的⼀个重要⽅⾯。
从社会政治管理的⻆度出发,可以说宗教有三项基本功能:能够构成⼀个强⼤的社会组织系统,它能独⽴地按照⾃⼰的原则管理归依它的⼈们;能够构成⼀个道德价值系统,指导和协调⼈们的⾏为;能够构成⼀个有⼒的辐射系统,可以将⾃⼰的活动和观念传及杜会整体。
宗教要发挥正向的社会功能,需要两个前提:
其⼀是宗教的⾮政治化。宗教不能成为政治的⼯具或成为政治的主宰。中世纪的状况是后者,表现为⼀种愚昧的专制;现代有些国家实践前者,表现为⼀种专制的愚昧。
其⼆是宗教的⾮迷信化。
科技的⾼度发展,制约了宗教⾮理性化的潜在可能性。社会表现为⼀个奇怪的过程,知识越进步,宗教越没有危险性,宗教便越活跃。
九、制度的在⽣产
1. 教育系统
对任何社会来说,最困难的任务不是商品或产品的再⽣产,⽽是制度的再⽣产。所谓制度的再⽣产,是指⼀种特定的社会制度能否在下⼀代或⼦⼦孙孙中⽣存下去。制度存在最牢固的基础就是社会的认同。
苏联就是后来都不认自己的理论了
新⽣代是否认同,关系到⼀定的社会制度能否再⽣产的问题。制度再⽣产最重要的机制是社会的教育。社会教育将社会⽣产的价值观念传播开来,从⽽提供了制度⽣存的基本条件。
美国是⼀个没有贵族传统的社会,那种传统的欧洲社会的等级观念不强,每个⼈都有可能进⼊社会的某个阶层。社会⾃然有阶层和集团分野,有上下⾼低之分。掌握⾼等知识,在⼀个⾼技术组织起来的社会中,是进⼊上等阶层的通⾏证。实际状况也是如此,清洁⼯、搬运⼯等脏活重活,往往由受教育程度不⾼的⼈承担。⼤公司的职员、技术⼈员或经理,⼀般需要受过良好的⾼等教育。在这样机制下,接受教育成为社会的⼀种信仰。我之所以说是⼀种信仰,是因为它构成⼤部分⼈的⼼理沉淀。
这一点和我们一样
学校委员会政治性很强,当选的多数是地⽅名流,如企业家、有产者、经理等。教师往往对学校委员会的⼈不信任,他们认为教育政策应掌握在教师⼿中,教育中不应包含政治因素。实际上这种想法不切实际,没有政治的教育恐怕没有,没有教育的政治恐怕也没有。
教育投资是社会进步和全⾯发展的最重要、最有价值和能得到最⼤回报的投资。现代化的社会不仅需要现代化的设备,⽽且需要能创造和掌握这种设备的⼈。⼈的现代化是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的现代化是⼀个系统的社会⼯程,必须从⼩做起。这个艰巨的、代代相继不能停⽌的⼯程由谁来做?由社会的教育系统来做。⼈的⼀⼤缺陷是上⼀代获得的⽂化知识和伦理道德不能遗传,下⼀代⼈必须重新获得。这是教育⾄关重要的⽣物学定论。
2. MIT
⾼等教育最重要的功能不在于培养出英才,⽽在于使每⼀代⼈(注意,⼀代⼈)都具备现代化意识。
从事教育的⼈最容易产⽣的问题就是把教育视为教授⾃⼰已经知道⽽别⼈不知道的东⻄,这是很合理的逻辑。不过,⼈们还可以有更好的逻辑:⿎励发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不知道的东⻄。可以说,这是⼈类进步的⽕⻋头。
3. 肯尼迪政府学院
美国的公共管理教育有不少问题。但是,由于其成功的⽅⾯也多,⾃然就有吸引⼒。这种吸引⼒有⼀⼤半不是来⾃公共部⻔的成功,⽽是来⾃经济的成功。⼈们有时总有些近视,认为经济成功可以代替⼀切。
4 .“⼈才⼯⼚”
5. 美国海军学院
从此可以看出,年轻⼀代不论进⼊哪类学校,普通⼤学也好,军事院校也好,都得接受美国精神的洗礼。这个教育⽬的是第⼀位的,其他⽬的都是次要的。由此观之,就不难理解美国如何再⽣产⾃⼰的制度。
6. 教育出⼝
在当今世界,起主导作⽤的是后两种⼒量。⼀种是经济⼒量。经济⼒量的发展向⼈展现了⼈的本性中最基本的追求,⼈们易于接受。美国战后经济的发展成为其⽣活⽅式传播的主要媒介。⼆是教育⼒量。教育是⼀种神奇的⼒量,它潜移默化地向⼈们传播⼀个社会的主导信念。在⼀个社会内部是这样,在⼀个社会与外部的关系也是这样。
教育输出的基本功能有两个,⼀是知识传播,⼆是感情投资。后者是任何国家都不可低估的政治资本。
在国外政治⽅⾯,教育出⼝创造了⼀项其他⼒量⽆法提供的条件,这就是增进了国外对本国外交政策的理解,这是⼀国的外部政治活动成功的不可多得的氛围。外部政治活动的成功,往往不在于政策本身是否合理,⽽在于它是否被理解和被接受,在于它有没有遇到合适的国际舆论。不少国家外交政策的失败,不在于政策本身,⽽在于没有合适的⽂化氛围。
教育出⼝的作⽤就在这⾥:它为⼀个国家的政治扩⼤了理解的范围。接受了⼀个国家的⽣活⽅式和核⼼价值,就是形成了⽤它们进⾏评价和思考问题的标准。从⻓远政治发展来看,这⽅⾯的投资最有价值。
7. 科技之炉
社会的⼀切现代化成就都应充分开放,使社会成为宏⼤的科技之炉,冶炼现代化精神。在⼀个把现代化成就封闭起来的社会中,最终封闭的是⼈的精神。现代化的传递过程,以及教育的功能,在两个层次上再⽣产⼀种制度。教育提供了对该制度的价值合理性的认同,科技的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教育和科技虽不直接⽣产物质产品,但却可以创造未来。
⼗、活跃的智慧
1. 思想⼯⼚
2. 布鲁⾦斯学会
政策往往是不被理解的,因为每个⼈都有⾃⼰特殊的⽣活环境和问题。⼀项政策要想⾏之有效,必须被理解。在这⽅⾯,美国⼈实惠,像做⽣意⼀样,提供最详细的说明书。⽽不少社会的政治精神不是如此,⽽是回避解释。这在⼀定条件下也是⼀种政治艺术。
3. 卡特中⼼
在政治⽣活中,信念重于制度,因为制度是抽象的,要由⼈来体现。任何制度,如果其本身不能⾃动表现在体现它的⼈的精神中,就都是脆弱的。
4. 国防部⻓论坛
没有⼀个机构会没有价值选择,只是怎样表达有所不同罢了。
⼀些政策的⽆效,并不是政策本身的问题,⽽是观念和⼤众的认同问题。这类中⼼和机构所起的作⽤,尤其是在政治⽣活中起的作⽤,不可低估。它们不是政治的正式机构,但起着政府机构起不到的作⽤。
5. 地区事务中⼼
美国社会的总体发展,很⼤⼀部分是由各地⽅和社区的发展组成的,⼀个社会的发展不可能凭空产⽣,社会的现代化和物质⽂明也不可能凭空产⽣,要以整个社会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的共同发展为前提。单讲宏观发展并不现实。⼀些第三世界国家在制定社会发展规划时,往往只注重宏观⽬标,⽽没有把这些⽬标建⽴往具体⽽细致的⼩⽬标上,⼩⽬标直接关系到社会每⼀位成员的切身利益。⼩⽬标的达成,不仅构成社会总⽬标的基础,⽽且构成社会均衡发展和持续进步的⼼理机制。
6. 知识⽔库
⼀个社会的发展,与知识尤其是先进知识的传播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总结⼈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新知识、新智慧的出现往往并不意味着社会的进步,⽽只有新知识、新智慧的⼴泛传播才意味着社会进步。如果没有⼀个传播过程,新知识、新智慧不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量。
中国古代的⼀些思想不乏在当时属于杰出的思想,但它们均没有成为推动这个社会进步的动⼒,令⼈⽆不叹息万分。中国古代的思想⽂化在世界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与⻄⽅⽂明有相当的历史地位,但它没能导致中国社会与⻄⽅社会的同步发展。关键的原因之⼀在于没有传播机制。⻄⽅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次⼤战后⾼科技的发展,均与知讲和观念的传播密切相关。信息传播对⻄⽅社会演变和发展的作⽤不可低估。
最⼤限度的开放性是图书馆发挥最⼤效益的先决条件。没有这个条件,⽔库就会成为死⽔⼀潭,不起社会功效。建造⽔库的⽬的不是存⽔,⽽是灌溉。知识⽔库也⼀样。
7. 市图书馆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会引出种种⽭盾。这些⽭盾并不是⼈为的,⽽是社会发展到⼀定阶段不可避免的。问题是有没有把这些问题上升为政治管理和社会协调的前提,从⽽去推进全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均衡化。
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造成地区之间的资源之争,⼈员流动形成的管理困难,⼈才过分集中于⼤都市⽽引出的全⾯发展的困难等等。
⼗⼀、危机的潜流
1. 家庭观念
对⼤部分美国男男⼥⼥来说,这种结合并不能妨碍他们每个⼈的私域(privacy)。许多夫妇都相敬如宾,互不⼲涉对⽅的私域。他们之间这种关系模式,在中国和⽇本是不能接受的。男⼥双⽅在很多问题上都是商量性的,听上去就像是两个不怎么认识的⼈在谈⼀件事情。当然,也存在融洽的家庭。
美国⼈的夫妻⽣活发展到这⼀步,是社会⻓期以来追求个⼈主义的结果。美国⼈⾃⼩就受到这种训练,视这种价值⽐任何价值都重要。另⼀⽅⾯,由于⻓期受这种教育,已变得不那么善于与⼈打交道,已不会与⼈共同⽣活。我个⼈认为,这是美国社会将来的⼀个难题。
⽗⺟的晩年得依靠赴会保险或福利制度,⽽不能依靠⼦⼥。⽼⼈必须建⽴起⾃⼰的⽣活。中国⽂化中包含浓烈的养⼉防⽼的因素,孝道也为中国⽂化基本概念之⼀。美国⼈不是不想有这种观念,⽽是⽆法有。有位朋友说,除了⽂化的因素,物质的条件也是很重要的。养⼉防⽼是农业⽂明的产物,在⼯业⽂明的冲击下势必减弱。
中国现在不也类似了么
表⾯上看,家庭仍然是社会的细胞,但实际上,真正的社会细胞在美国是个⼈。家庭组织和家庭观念正在加速这个分解过程。
2.⽆知的⼀代?
在商品经济中,钱的⼒量是难以抗拒的。如果没有⼀种⼒量加以引导,⼈们都会唯利是图。最后会引出严重的社会问题。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都处在这样的困境之中。
发展经济,需要⾸先调动货币机制,引导⼈们的精⼒。等到经济发展了,需要⾼科技⾼技术了,才发现难找这样的⼈才,因为货币⼒量会趋使⼈们寻找简单劳动挣钱,⽽⾮复杂劳动。这是值得发展中国家引以⼒戒的。“货币能解决的问题,智慧⼀定能解决。但智慧不能解决的问题,货布⼀定不能解决。”
3. 游离少年
游离少年指的是未成年的⼉童和少年未经⽗⺟同意离家出⾛。
在我们国家则是留守儿童的问题
更深的原因在于不少家庭⽆法达到真正的内在和谐。⼈⼈都想有个⼈主义和私域,如何会有真正的和谐。个⼈主义和私域是美国社会重要的价值观,但它们是否在任何限度内都是有利⽆弊的?再好的东⾯,如果让其⽆限度地泛滥,必然⾛向反⾯。
游离少年⾄少反映了家庭缺少吸引⼒。这个社会问题也意味着社会发展的两个问题:
其⼀,家庭的社会功能有弱化趋势。家庭是教育⻘年⼀代的重要场所,也是协调社会⼀部分⽭盾的场所。由于家庭关系的演变,⼤量的⻘少年问题就交给了社会。
其⼆,⻘少年从⼩在这种环境下成⻓起来,能否具备⼀个社会健康发展所需要的⼼理结构。
4.⽆毒不美国
美国的概念,在今天这个世界上,必须与毒品联系在⼀起,故称之为“⽆毒不美国”。毒品已构成美国社会⼀个难以克服的顽症。
这个问题30年了还没解决,愈演愈烈
毒品正在侵蚀美国,其⼒量,恐怕超过了历史上各种冲击过美国的⼒量。毒品的泛滥,也构成对社会体制的强⼤的挑战。能否抑制并压缩毒品的泛滥,是对社会体制乃⾄道德精神的⼀种考验。
5.⿊社会
犯罪组织的存在构成对制度的⼀⼤挑战。有组织的犯罪的出现,本身就表明⼀种体制上的漏洞。⾃然,不能说哪⼀种体制可以完全避免犯罪。但犯罪集团发展到全国性的⼤规模组织,实在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体制有这⽅⾯的漏洞。需要说明的是,我这⾥讲的洞,仅指可以透过某种东⻄的空间,并没有特定的设定。从这⽅⾯讲:
其⼀,美国⼈的观念是有罪必究,⽆罪不管,法律放在那⾥,只有当触犯法律后,才加以追究。也许这是政制的⼀项重要原则,任何⼈的⾏为不能在⼀开始就治罪和禁⽌,要以观后效。可是,像有组织犯罪这样的活动,等到它们⼈多势众时,已⽆法控制和治罪。美国的状况就是⼀个实例。
其⼆,美国⼈的观念是任何⼈都可以⾃⾏组织起来,这是⼀种权利。这也是政制的⼀项基本原则。美国的政党活动使是这种原则运作的结果。但是,如果允许结社,那么任何⼈都可以结社。犯罪也可以结社。社会只能惩罚犯罪的个⼈,⽽⽆⼒对付这些组织。
美国政制在给予和允许⽅⾯是⼀个⼗分成功的政制,但在禁⽌和防范⽅⾯不是⼀个值得赞扬的政制。美国⼈想制⽌很多东⻄,但往往适得其反,越想禁⽌的东⻄,结果却越多。
禁枪、禁止堕胎等等,都是禁的问题
6. 乞丐王国
这种现象,颇令⼈费解。它对美国的制度和美国精神是⼀个挑战。⼀⽅⾯是商品的极⼤丰富,另⼀⽅⾯是为数众多的⾚贫的⼈。就财富本身⽽⾔,美国不像⼀些发展中国家。那些国家资源本身匮乏,在怎么分配也⽆法满⾜所有⼈的基本需要。⽽社会的财富,如果⽤另⼀种⽅式分配⾜以使所有⽆家可归的⼈都过上体⾯的⽣活,问题是,这种分配⽅式在这个制度下难以形成,不符合这个制度的性质。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全⼗美,任何政制和⾏政管理也都不可能⾯⾯俱到。⼀个好的政治和⾏政系统,不在于它⼀开始就设计得天⾐⽆缝,⽽在于它能针对不断冒出来的问题,来发展和壮⼤⾃身。⾃然,关键在于它要有这种能⼒,且这种能⼒要符合他们制度运转的内在逻辑。
7.⿊⾊挑战
差不多每个社会都有类似的问题,有⼀部分⼈被视为“劣等⼈”。但产⽣这种问题可能有不同的原因,有的出⾃⽂化差别,有的出⾃历史源流,有的出⾃⻛俗习惯,有的出⾃制度。对美国来说,主要的原因在于制度,所以说,⿊⼈问题是对这个社会制度的挑战。
8.⼟著的情况
利⽶⾥奇(Limirich)说,1831年,法国著名的学者阿莱克⻄·托克维尔写道:“上天没有使他们变得⽂明,他们注定要死去。” 今天美国⽩⼈已不像过去那样持这种露⻣的观念,但另⼀种观念是存在的:上天没有使他们变得富有,他们注定要受穷。是的,很强烈的观念。
⽩⼈希望印第安⼈接受⽩⼈的制度和⽣活⽅式,很有些驯化野⽣动物的意思。⽩⼈对待印第安⼈和⿊⼈的这种差别,在于印第安⼈是⼟⽣⼟⻓的,是⼟地的所有者;⽽⿊⼈是外来的。虽然在社会地位上两者相差⽆⼏,但印第安⼈是真正的美洲⼈,欧洲⼈的难题是,怎样使真正的美洲⼈“认同他们的国家”。
9. 精神危机
美国社会有没有精神危机?有些⼈不会思考这些问题。经济的⾼度发达,使⼈们不再去探讨这个表象后⾯的事态发展。处于美国社会之外的⼈,⾃然很难去探索繁华景象背后的东⻄,呈现在眼前的令⼈眼花缭乱的种种景象已够难对付的了。⼀俊遮百丑,在⼀个社会经济⾼度发达时,尤其会产⽣这种状况。
⻘年⼀代变成了⾃我中⼼型(Self-Centeredness),学⽣们不能说不好,但也不能说⾼尚和崇⾼。个⼈主义的过热发展,必然导致家庭的衰落和个⼈中⼼主义的成⻓。
同时,⻘年⼀代也变成分离型的(Separatener),每个⼈都是相互分离的。布鲁姆称之为社会性的孤独者(Social solitaries)。这种分离型的最显⽽易⻅的象征就是离婚。离婚率⾼表明越来越多的美国⼈不愿意⽣活在⼀起。爱,对学⽣来说已经⼗分陌⽣。他们⾃⼩就有性⽣活,⽽且发展性关系⼗分容易,爱的情感已经⼗分淡漠,⼈与⼈之间的关系中已经缺少了这种可贵的情感。
布鲁姆将这种发展的总趋势称为虚⽆主义(Nihilism)。虚⽆主义成为美国⽅式,这对⽂化发展和美国精神是致命的冲击,由于这种态势的发展,美国的价值体系正在衰落,整个⺠主体制也在受到巨⼤的冲击。
在许多社会中,问题往往不是出在体制上,⽽是出在价值体系的衰落上。⼀个社会没有核⼼的价值体系,便会遇到最⼤的政治协调和管理难题。这⾥⼈们往往遇到⼀个两难的困境:⼀⽅⾯社会进步要求有新的价值系统,冲破旧的价值系统的束缚;另⼀⽅⾯社会和谐和制度稳定要求保持社会价值系统的核⼼部分,否则⼀个社会的价值系统就会终结,整个社会陷于混乱和道德危机是不可避免的。
由此引出另⼀个两难困境:如果任社会⾃然发展,传统的价值观念便很难保存下来,社会发展的趋势总是要不断淘汰过去的东⻄,新的⼀代必然对往昔毫⽆概念,没有教育便没有延续。如果是⺠主的,由⼈们来选择,新的⼀代⼀代的⼈们很难说对以往有何感情,选择的结果往往是不⾔⾃明的。那么,谁来完成这项社会功能呢?每⼀个思考社会安定和发展的⼈,恐怕⾸先要思考这个问题。
10. 太阳帝国
⽇本⼈现在可以左右美国经济,许多美国⼈对此忧⼼忡忡。美国向⽇本⼤举借债,把控制权奉送给⽇本。
很有意思的是,本书是91年的,正好是日本衰退的开始
太阳帝国对美国的挑战是严峻的。⽬前虽不能说⽇本取代美国,⽽且在近期内也不能作如是说,不过⽇本的咄咄逼⼈的⻓剑以直接指向美国。⽇本实际上在美国的卵翼下成⻓起来的。美军占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本都得到好处。⽇本现⾏体制的轮廓也是美国⼈的产品。然⽽,今天,战败国⽇本⽐战胜国美国还要财⼤⽓粗。⽇本⼈也不愿隐瞒这种感觉,乐于翻身道情。在不少地⽅等于做给美国⼈看,美国⼈有时只能⼲瞪眼。在⾃由经济的原则下,⽆法将⽇本⼈拒之⻔外。况且美国经济确有难⾔之苦,不能不仰⼈⿐息。从⼼理和情感上说,美国⼈并不喜欢⽇本⼈。
美国的体制,总体来说建筑在个⼈主义、享乐主义和⺠主主义的基础上,但它正明显地输给⼀个集体主义、忘我主义和权威主义的体制。也许美国⼈宁可在经济上输给别⼈,也不愿放弃⾃⼰的体制。这套体制保证信仰的实现,同时也保证了社会的⼀定繁荣。今天的世界格局,似乎表明这套体制难以保证美国的最发达地位。⼈们往往⾯临这样的选择:维持价值体系,还是追求更有效的体制——但违背传统的价值体系。有的时候问题在于,⼀定的⽂化能否允许⼀个社会选择全然不同的体制,往往不⾏。另⼀⽅⾯,美国⼈⼜不可能接受⽇本⽂化。美国⼈对⽇本⽂化往往不那么感兴趣,不少⼈认为⽇本⼈处于不发达的⽂化氛围中。在这⼀点上,不少美国⼈看不起⽇本⼈。这种⼼理屏障将保证美国的发展不快于⽇本,同时也保证美国⼈难以最后接受太阳帝国。
可以说,⽇本只是第⼀个向美国挑战的⺠族。在下个世纪⾥,必然会有更多的⺠族也向美国提出挑战。那时,美国⼈才会真正反省⾃⼰的政治、经济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