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PARA
第二大脑的要点实际是PARA系统,即
P,Project,项目
- 工作中正在从事的短期活动
- 有始有终
- 具备明确的期限
A,Area,领域
- 长期履行的责任,比如健身、财务自由等长期目标
- 时间跨度大
R,Resource,资源
- 有利用价值的课题或兴趣点。
- 所有你感兴趣又不属于项目或领域的主题,都可以归入资源中。
A,Archive,归档
- 暂时用不上的资源
- 完结的项目等
摘抄
对于摘抄,作者使用了划线、高亮、以及自己写总结的办法。这个在[[把信息交给未来的自己——构建你的第二大脑]]也有提到。并且我写在对于笔记也是这样使用的。
但是那个年代还没有双链笔记,并且自己试用了下发现R资源并没有很强的使用率,现在可以单独使用OB然后用双链来链接。并且OB以笔记为主,而Notion现在主要作为仓库和项目管理来使用
原文
首先我们要理解第二大脑是什么,它是一个外部的数字化的存储库,用来存储我们的笔记和所思所想等,以便在我们需要的时候能够做到快速提取。
CODE系统和PARA系统
^58b930
- Capture 抓取 ^365461
- Organize 组织
- Distill 提炼
- Express 表达
Capture 抓取
抓取分为对外部知识和内心世界的抓取。外部知识就是我们平时文章或书籍中读到的有见地的段落;博客或有声读物中印象深刻的内容;自己录制的语音备忘录;沟通笔记;启发性或趣味性的图片等我们都可以保存下来。
内心世界相关的就是我们平时的奇思妙想,一些记忆,对于某一事件或话题的认识和感悟,个人反思等等也需要记录下来。尤其是对外部知识的抓取我们要尽量内容精简,不能大段的摘抄,最好用自己的话进行记录。如果要摘抄也不要超过原文的10%。在记录之前要看内容是否有启发性、实用性、新奇性和能否与自己产生共鸣。
抓取时可以参照费曼的十二个开放式问题来创建属于自己的开放式问题清单。从而在抓取时来决定这些内容是否适合自己。问题清单可以慢慢完善,不用一步到位。问题要多样性,拒绝使用是非题。
Organize 组织
组织就要使用到P.A.R.A系统,该系统就是让我们把抓取的内容整理到不容的结构中。
P,Project,项目
- 工作中正在从事的短期活动
- 有始有终
- 具备明确的期限
A,Area,领域
- 长期履行的责任,比如健身、财务自由等长期目标
- 时间跨度大
R,Resource,资源
- 有利用价值的课题或兴趣点。
- 所有你感兴趣又不属于项目或领域的主题,都可以归入资源中。
A,Archive,归档
- 暂时用不上的资源
- 完结的项目等
Inbox,收件箱,这个不属于PARA,但是可以用来暂存我们不知道要如何分类的信息,以便后续再整理。
笔记存储位置速查表:
- 笔记对于哪个项目最有帮助,存入Project用于快速投入使用,若无,参考第二条。
- 笔记对哪个领域最有帮助,存入Area为了帮助思考工作或生活,若无,参考第三条。
- 笔记属于哪种资源,存入Resource为了某一天探索某一主题,若无,参考第四条。
- 归入存档,为了暂时忽略,以后用到可以招之即来。
如果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创建项目,或者不知道该创建什么项目,可以参考下面方法:
- 关注自己正在操心的事情。
- 关注自己的日程,看看哪些日程需要持续跟进。
- 关注自己的任务清单,目前的行动哪些是与更大的项目关联而没有意识到的。
- 关注电脑桌面、文件夹、浏览器标签页,所保存的信息哪些是与其它大项目关联的。
比如我正在写这篇《打造第二大脑》的公众号文章,然后我就创建了一个打造第二大脑的项目,然后里面整理我的相关的读书笔记,以及一些通过ai或者搜索引擎搜到的有价值的内容。以便在真正需要输出的时候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查找。
Distill 提炼
内容存储好了,接下来就需要提炼了,否则我们相当于把其它人的内容进行了摘抄,而没有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中。下面介绍一下渐进式归纳法:
- 抓取精彩内容为新笔记
- 通读笔记,使用加粗的方式标记笔记要点
- 聚焦粗体字部分,将精华内容标为高亮
- 总结纲要
每一层级重点不应该超过上一层级的10%~20%。;每一层级处理都应该让自己更容易挖掘信息价值;不要过度思考,相信直觉。
Express 表达
以上我们所收集整理的内容就属于我们的“半熟素材”,接着我们就将这些素材化整为零,可以输出成为文章,或者可以将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分享给他人,也可以在这些素材的基础上进行联结和创新。
比如说我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就会把《打造第二大脑》项目中所收集到的所有内容展示出来,然后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整合来完成写作。
构建第二大脑的三种习惯
02
- 创建项目清单,可以让我们清晰的知道项目的状态。
- 每周和每月小结,可以用来定期回顾我们的工作生活,并做适当调整。
- 处处留意,可以用来丰富我们的笔记内容,想法易逝。
- 留意心中想法
- 留意外部信息激起心中的涟漪
- 留意笔记的进一步优化
- 留意可将某条笔记进行合并或者移动
- 留意手头内容对他人的帮助
项目清单以及每周每月小结的内容。
项目启动清单示例
-
记录有关该项目的现实想法;
-
检视可能包含相关笔记的文件夹(或标签);
-
全盘搜索相关术语;
-
移动(或标记)相关笔记至项目文件夹;
-
撰写笔记大纲和项目方案。
项目完成清单示例:
-
标记项目为完成状态(在任务管理器或项目管理应用程序中);
-
划除项目目标并移至“已完成”列表;
-
重温“半熟素材”并移至其他文件夹;
-
移动项目文件并加以归档
-
对暂时搁置的项目,在归档前添加一条笔记记录当前项目并放置在该项目文件夹中。
-
项目完成后进行反思,总结经验
每周小结示例:
-
重温本周工作和生活
-
记录新的待办事项
-
当前项目进展
-
下周优先事项
-
回顾一周笔记,尤其是INBOX中,用简洁内容提示标题,并归入适当的PARA文件夹中
每月小结示例:
-
对季度和年度目标进行评估并更新目标进度。
-
对项目列表进行评估和更新,归档已完结的,添加新项目。
-
对个人健康、财务、人际关系、家庭生活等领域做出反思和改变,并对需要改进的地方创建行动项目。
-
在代办事项中查找可行目标
-
对个人的所有优先事项进行重排
第二大脑犹如我们自己的个人图书馆,只要我们平时注重收集和整理,那么当真正需要分享或产出内容的时候,就可以从图书馆中快速的提取到内容并进行输出,还可以帮助我们的项目能够更好更快速的推进下去,这个方法也是我目前在持续尝试的方法,也希望你们能够从中学到对自己有用的经验。